旱半夏简称半夏年销量在5000吨左右,是我国传统大宗药材之一,被业界称之为一类商品药材,多年来已经成为了我国药材市场上的主流品种,并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之一。
半夏在新世纪后,我国医药行业崛起,以半夏为主要原料成分的新药、特药和中成药频频问世,据不完全统计,至少在500种(规格)以上,因此带动了半夏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增幅很大,特别是半夏的价格上升较快,由2002年的22~25元,上升至2009年的80~95元,2010年攀升至100元,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高达150元。在常用的500~600个品种中脱颖而出,成为药市上的亮点品种,引起众多商家和药农的极大关注。
进入2010年后,许多药厂、药企、药商和药农都在关注半夏的产销形势和价格走势,对此,菏泽市雷泽半夏研究所庞福海先生做大量调研,分析如下:仅供业界同仁研究参考。
一、需求:应用范围广泛,需求持续增长
旱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块茎。以块茎入药。半夏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脾散结,外用消肿止痛,是一味应用广泛,疗效确切的广谱止咳平喘的大宗传统中药材。 现代医学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证明,半夏对咳嗽中枢有镇静作用,可解除支气管痉挛,并使支气管分泌减少而起到镇咳祛痰的作用;可抑制呕吐中枢而止呕;所含有 葡萄糖醛酸的衍化物,有显著的解毒作用;对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均有一定的疗效,此外,还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肿瘤等。外用治疗子宫颈糜烂有效。
半夏的药用价值较高,应用范围广泛,疗效特殊,需求量呈持续增长之势。
1.新药、特药、中成药 我国千余家制药集团(厂)以半夏为主要原料生产了500多种(规格)的新药、特药、中成药。主要品种有:半夏天麻丸、半夏止咳糖浆、保金丸、止咳橘红丸、蚊胆半夏散、平喘片等等。
2.中药饮片 我国近500家中药饮片加工企业以半夏为原料加工统装中药饮片和精致小包装中药饮片等供应市场。
3.医疗处方 遍布我国城乡的数以万计的中药医疗单位,在处方中大量使用半夏,如: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化痰通窍汤、大半夏汤、小半夏汤、半夏泻心汤、半夏厚朴汤等等。
4.外贸出口 我国加入WTO后,半夏的出口范围扩大,销售渠道拓宽,市场份额增加,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对我国半夏需求殷切,订单连年增长;我国港澳台市场也连年向内地要货,数量较大,每笔订单均在50吨以上,而且都要一等品。据外贸出口部门公布的一项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半夏出口正以年增29%的速度上升,出口数量已由加入WTO之前的500吨左右,上升至加入WTO之后的800~1000吨左右,其中仅日本就占了出口总量的400~500吨左右,并在日本的210个汉药制剂中有半夏配方的约有50个左右,同时,日本还用半夏加工药粥、药饮料等保健食品。
国内外市场对半夏的需求量究竟有多少?准确的数字难以统计,但是据业内资深人士估算以及笔者查阅历年有关媒体报道,2001年为1000吨左右,2005年上升至3000吨左右,2007年至今再升至5000吨左右。2011年达到9000吨左右。供需矛盾进一步拉大。
二、供给:野生资源枯竭,人工种植滞后
野生半夏产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分布在湖北、四川、云南、贵州、江苏、安徽、山东等省,东北地区与华北地区也有少量产出。近10年来,我国医药市场面临野生半夏资源枯竭,家种半夏发展滞后,市场供不应求的困境。
1.野生资源枯竭 全国野生药材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野生半夏产量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呈现逐年枯竭之势,降幅较大,每况愈下。20世纪60年代半夏总产量已降至7000吨左右,70年代降至6000吨左右,90年代末降至5000吨左右,21世纪已降至4000吨左右。2004之后,有关专家估算,野生半夏全国存量不足3000吨,2006~2007年产量仅有2000吨左右,2008~2009年只有1500吨左右, 2010~2011年野生半夏的产量只有1000吨以下。野生半夏产量逐年锐减的主要原因是:在利益的驱动下,产区广大群众大规模滥采乱挖,不但挖走大块茎,甚至把小块茎也统统挖走,使半夏几年无再生能力,如此连年循环不已,导致野生资源几近枯竭;21世纪后,国民经济发展迅猛,产地大规模开展修路、开矿、建房、开荒、伐林、开渠等活动,极大地破坏了半夏的生长环境,产量大幅减少;近些年产地连遭旱、涝、低温、飓风、台风、泥石流等多种自然灾害,产量随之下滑;产地主管部门为了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出台多项保护措施,严禁无证进入产区采运,更使产量雪上加霜;今年产区青壮劳力多去城里务工,家中无人采挖…
2.人工种植发展滞后 野生半夏枯竭,产不足需,催生人工种植于上世纪60年 代末在山东菏泽试种成功。但由于人工种植半夏技术复杂,对半夏生长发育中的环境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肥料等多项指标需求严格,农民不易掌握;不收成或 少收成,导致微利或亏本,农民少种或弃种;半夏连年重茬种植,致使产量减少,收入低,农民不愿种;半夏人工种植多采用块茎繁殖,当半夏紧缺,市价大涨时农 民为了卖上高价,使将留种的半夏加工成商品半夏出售,造成后续种源减少,由于旱半夏价涨,块茎(种田)的价格也随之大涨,如此连年循环,不但产量上不去, 而且风险也大,农民不敢贸然扩大种植栽培。导致面积逐年萎缩,产量连年下滑。据调查显示,家种半夏产量为:2004~2006年约为2000~2500吨左右,2007~2008年下降至1500~2000吨左右,2009年已下降至1500吨左右, 2010~2011年家种产量在1000~1500吨左右徘徊。
三、行情:供需缺口加大,价格连年上涨
由于半夏产不足需,供需缺口逐年扩大,拉升价格从2002年起每年步入一个新台阶。据对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半夏价格走势调查,2000年为10~15元,2002年上涨至22~25元,2003~2004年上涨至33~0元,2005~2006年上涨至39~45元,2007~2008年再涨至43~50元,2009年已攀升至80~95元(家种),涨幅为86%~90%。
业界同仁最为关心的是:2010乃至2011~2012年半夏的行情走势。关于半夏后市行情我所做如下分析。据统计估算,同时请教业界资深人士以及采访主产地的几位药商、半夏经营户后综合分析得知:目前我国半夏野生产量与人工产量之和约为2500~3000吨左右(其中野生品为1500吨,家种品为1000~1500吨),加上社会存量500吨,总量当为3000~3500吨左右。但市场需求量约为5000~6000吨,市场缺口约为2000~2500吨左右,缺口50%之多。缺口之大,在我国常用的500~600种中药材中位居前列。倘若在2012~2013年市场有特殊需求,而产量仍在目前3000吨上下徘徊,其缺口之大不言而喻。
半夏缺口已成定局,三五年内难以缓解。因为野生品产量一年少于一年,人工半夏难以突破技术难关,产量不会有质的飞跃,只能维持在2009年的产量层面上。同时,摆在市场面前的难题是库存消耗殆尽,后继乏力,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半夏的现状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据此,我们预测半夏的后市行情应该是:市场需求将稳步增长,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价格上涨毋庸置疑,其价位将是:2012年上涨至100元,2012~2013年上涨至110~120元,此外不排除有大幅上涨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