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述是土生土长的小草坝人。初中毕业后回家当了一名代课教师。那时候,村里有些人开始种植天麻,但是,由于种植技术的原因,天麻产量很低。当时他就在想,天麻的生长肯定有一定的规律。1996年,杨红述辞去了代课教师的职务,上山种起了天麻。
他每天都抱着笔和本子,往天麻地里面跑,就跟一个疯子一样,随时都去刨我的天麻来看,在这三年以来,记录的本子都有这么厚一堆。
终于熬到天麻的收获期,杨洪述采挖的天麻当时就卖了7万多块钱。
我就劝他回去,把钱拿来好好修两间房子,带着两个娃娃好好过日子。我觉得在山上呢,就跟野人一样,大人孩子一天整得花鼻凉嘴的,吃也整不着吃,穿得也不太好
杨红述的媳妇说要拿钱来修房,但杨红述却要继续干,他还扩大了种植面积。没想到,在2002年采挖时,几乎没有任何收入。
因为天气不好,每天都下着雨,做的天麻就没有(收成),我当时就劝他甘愿不做了,我带孩子,你出去打工,但是他觉得他还是不甘心。
当时我很疑惑,很伤心,为什么同样种植方法,为什么会没有收入呢?
杨洪述想了又想,好像天麻种子种下去60到80天的这段时间,地里有"白毛毛"的,三年后就能挖出天麻,没有"白毛毛"的就挖不出来,他就想会不会是"白毛毛"在起作用呢?他到昆明植物研究所找专家问个究竟。
他(专家)让把"白毛毛"寄生在树叶上,拿下来呢,喊我把天麻种子和它拌在一起(种),40到60天,那个种子就萌发得比较好,后来在05、06两年试验也非常成功,他们把这种"白毛毛"命名为萌发菌。
萌发菌相当于婴儿成长的母乳。而蜜环菌以前就有。这两种菌和天麻种子放在一起种植,天麻种植的成功率就达到了95%以上。
对天麻的种植,缩短了一年的周期,缓解了对菌材的消耗。
2007年,杨红述组建了专业合作社,生产萌发菌和蜜环菌,提供给麻农。一季天麻他们收入最多达到了30多万。后来,他又建了公司,将两种菌提供给昭通市种天麻的9个县,现在的种植面积达到了5万亩,产值大概在15个亿左右。
他还通过合作社和公司帮我们销售天麻,我们天麻的销路也不愁了。现在年收入已经有七、八万,盖了房子、买了车,幸福啦,要谢谢他啊。
现在我的愿望是把这种天麻技术,推广到全市、全省,乃至于全国能种天麻的地方,让更多的人种植天麻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