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这里因为高山,只有旱地,一直种植马铃薯、玉米、红苕等传统农作物。落后的耕作方式、低效的农作物,加之,多为35度以上的陡坡地,既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生态恶化,又没给老百姓的苦日子带来改变。正因为没有钱粮,当地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近年来,尤其是2014年国家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后,大坪村人解放思想、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开展生态治理,先后退耕还林还草2300亩,其中实施新一轮退耕1700亩,积极鼓励村民在退耕地、林地、农耕地及“四旁”广种林木、皱皮木瓜药材,达到既改善生态环境,又富一方百姓。
该村在一期退耕还林(2001年—2010年)建设中,主要考虑生态优先,营造了松、杉、柏等本地绿化树种600余亩;新一轮工程建设兼顾了生态、民生问题,营造了1500亩皱皮木瓜经济林木。
对验收合格的退耕还林,及时按照国家补助标准分三次“打卡”直发到农户,让老百姓放心,调动村民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
目前,该村木瓜种植面积已达到5000余亩,成立了木瓜专业合作社,有会员100余户,年产中药材400多吨,产值达400余万元,人均增收6200元。该村已成为西南片区有名的木瓜主产地。
该村通过退耕还林生物治理,减少陡坡耕地2000多亩,当地水土流失现象持续改善,确保了巴山大峡谷、渠江支流的长治久安;通过退耕还林发展中药材产业,又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好日子。